汽车芯片与操作系统协同发展,中国可以向欧洲学习什么,一直在德国整车企业从事汽车智能化相关工作的德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秦玉学这样解读。 软件和硬件的紧密结合是欧洲乃至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操作系统和芯片构成汽车智能化的数字底座,只有紧密融合才能搭建高效可靠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欧洲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重要发源地,半导体产业的很多巨头都发源于欧洲。欧洲的芯片企业和操作系统企业一直保持着紧密合作的传统,他们和整车企业也保持非常紧密地合作。比如车控方面Vector与英飞凌会共同提前参与整车厂的车型开发项目,提前参与研发适配,优化系统性能和安全性。在智能驾驶和座舱领域,高通和QNX会有紧密的一体化的合作方案。国外业界主要通过提供高性能硬件平台和灵活的操作系统,共同推动汽车智能化发展。 中国建立国产软硬件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多种操作系统带来的适配爆炸的巨大困难,所以需要加强平台化、标准化的建设。电子电气架构的数字底座其实就是汽车产业的信创问题,我国要建立国产软硬件体系,用中国的操作系统+中国的芯片打造智能汽车的数字底座,实现自主可控和产业升级。一是提升关键技术的自主性,通过自主研发软硬件可以减少对外部的技术依赖,避免关键时刻受制于人。二是加快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自主研发可以激发国内企业的创新活力,构建完整的国产软硬件产业链,促进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产业集群。三是保障汽车产业的产业安全,使用国产软硬件体系可以更好控制数据流向,保护国家和个人的数据安全,构建更加安全可靠的信息系统。 适配带来的挑战。从我国现状来看,多种芯片和多个操作系统造成适配工作量呈指数级增长,适配爆炸成为国产软硬件协同发展的重大阻力。适配爆炸不仅增加了开发成本,而且延长了开发时间,直接影响了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因此亟需推动标准化和平台化建设,标准化是解决适配问题的关键,通过制定统一行业标准可以确保不同芯片和操作系统能够遵循相同规范进行开发,不仅减少适配工作量,而且减少定制化开发,从而促进整个行业协同发展。 平台化是指建立一个通用的硬件和软件的架构,不同的组件和系统可以在架构下无缝集成。通过平台化,汽车制造商可以减少对特定系统和特定芯片依赖,降低适配难度。我国汽车操作系统和芯片起步比较晚,自主创新能力不是很足,整车装机率比较低,各企业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大量基础性的重复工作,造成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