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10 月 15 日 -16 日,“ 2021 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在重庆举办,以“补短铸长、融合创新——构建中国汽车供应链新生态”为主题,促进产业交流与互动,共同谋求行业发展。 10月16日,在“汽车‘芯片自由’新进展”主题论坛上,来自第三方咨询机构、汽车零部件企业和行业研究机构的大佬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IHS Markit中国汽车企业规划方案服务副总监萨博尼 : 政策法规与企业产品规划相互作用 自上而下是政策,自下而上是每一个企业的产品规划,最后决定市场规模的还是要由消费者买单。当分析和市场消费者相关的因素 ,今年提出主要的三个因素: 一个是成本,包括内燃机的车辆随着未来更加严苛的排放法规带来ICE成本的增加。另一个方面会包括消费者在使用纯电动车的时候对于里程的忧虑,第三个点是充电设施的问题。 第一方面,2025年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ICE成本在2025年以后有增加的趋势, 预计在即使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在2025年以后在全球主要的汽车消费市场,主要的细分市场里面BEV的成本都低于ICE的成本,未来电动车成本并不会成为电动车市场发展的障碍。 另外是里程焦虑的问题,电动车里程在不断的增加,未来十年消费者不断的使用电动车,不断的习惯电动车的行驶里程,里程焦虑并不会成为电动车市场发展的阻碍。最重要关注的是基础设施的问题,比如PHEV未来在市场什么样的角色,跟欧洲企业交流会发现,很多欧洲会把PHEV作为在欧洲市场充电基础设施没有办法满足电动汽车发展的方案,在中国新能源发展,在一线城市很多电动车的生产企业提供了一系列组合的方式,为消费者解决补能的问题, 预计在中国市场充电基础设施并不会成为电动车发展的阻碍 ,但是这两个市场的发展是互相影响的,要密切的关注充电基础设施未来发展的趋势。 欧盟政府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2040年禁售ICE车辆才有可能通过十年时间把市场上所有的车辆替换成ZEV。同理,中国市场2060年的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中国至少2050年禁售ICE,才能实现2060年所有在用的车辆全部替换成零排放的车辆。但是在2021年7月份欧盟议会新的意见稿提出来欧盟27个成员国2035年禁售ICE,目前这个议案还没有通过,但是预计2035年到2040年期间在欧洲市场上新的销售车辆会快速的替换成零排放的车辆,导致部分OEM逐渐放弃2...